• 基本信息
  • 申请材料
  • 受理条件
  • 办理流程
  • 收费标准
  • 设定依据
  • 中介服务
  • 常见问题
基本信息
服务对象 自然人 通办范围
办件类型 承诺件 办理形式 窗口办理、网上办理
法定办结时限 47个工作日 承诺办结时限 10个工作日
法定时限办结说明 自受理之日起,在法定期限内办结 承诺时限办结说明 自受理之日起,在承诺期限内办结
是否收费 认证等级需求 实名认证
计划生效日期 计划取消日期
行使方式 依申请行使 特别程序 实地核查
到办事现场次数 0 必须到现场原因
窗口办理
是否支持预约办理 是否支持物流快递
是否支持全省就近取件 是否支持全省就近办理
网上办理
网办类型 全程网办 网办地址 点击访问
是否支持物流快递 是否支持上门收取申请材料
网上办理深度 互联网咨询、互联网收件、互联网预审、互联网受理、互联网办理、互联网办理结果信息反馈
常规信息
办理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08:30-12:00 下午:15:00-18:30 备注:法定节假日除外;
办理地点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街道-攀枝花大道南段1292号,详细地址: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攀枝花大道南段1292号社会救助股室207、208窗口;
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812-2901265;
监督投诉方式 投诉电话:0812-12345;
实施主体 攀枝花市仁和区民政局 事项版本 33
事项类型 公共服务 行使层级 县级
权力来源 法定本级行使 实施主体性质 法定机关
是否进驻政务大厅 是否支持自助终端办理
是否网办 是否支持网上支付
委托部门 联办机构
事项状态 在用 数量限制
基本编码 512011005002 实施主体编码 11510303008332288P
实施编码 11510303008332288P4512011005002 业务办理项编码 11510303008332288P451201100500201
乡镇街道名称 乡镇街道代码
村居社区名称 村居社区代码

收起

申请材料
材料名称 材料必要性 材料类型 材料形式 纸质材料份数 表格下载 详情
1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书 必要 原件 纸质 1 示例样表 查看更多
2 经济状况核查授权书 必要 原件 纸质 1 示例样表 查看更多
3 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 必要 原件 纸质 1 示例样表 查看更多
4 社会救助申请承诺书 必要 原件 纸质 1 示例样表 查看更多
5 身份证明材料 必要 复印件 纸质 1 示例样表 查看更多

全部展开

受理条件

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

办理流程
办理流程 办理时长 转外时限 办理流程说明
受理 1个工作日 0个工作日
1.申请:申请人到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提交申请材料;2.受理:窗口工作人员收到申请材料当场或者规定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办理机关应在规定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3.审查:办理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4.决定:办理机关负责人依据审查意见签署审批结果。对予批准办理的,由办理机关向申请人核发办理结果,不予批准的,由办理机关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对结果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5.制证:制证部门完成制证;6. 颁发和送达:申请人凭个人身份证明(有效的身份证、临时居住证、户口簿等)和受理通知书到申办窗口领取办理结果。
审查 6个工作日 1个工作日
决定 1个工作日 0个工作日
制证 1个工作日 0个工作日
颁发和送达 1个工作日 0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

该事项无收费标准

设定依据
法律法规名称 法规类型 条例 条款内容
1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行政法规 第十四条 查看
中介服务

该事项无中介服务

常见问题
1 问:特困供养人员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答:《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民发[2021]43号:第二章 认定条件。第四条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第五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生活来源。   前款所称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各类收入。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优待抚恤金、高龄津贴不计入在内。   第七条 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认定标准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并报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同意。   第八条 法定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履行义务能力:   (一)特困人员;   (二)60周岁以上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本人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其财产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四)重度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为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本人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其财产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五)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其财产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同时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条件的未成年人,选择申请纳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不再认定为特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