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简介

一、基本情况及产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村幅员面积47.5平方公里,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425户,1837人,劳动力人数1164人,外出务工210人;全村耕地0.66万亩,均为旱地,其中水田0万亩、旱田0.66万亩;海拔最高2800米、最低2600米,全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一年中最高气温30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2摄氏度,无霜期240天,村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

(二)产业现状

一是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二是经济发展市场巨大。大湾村粮食作物以种植土豆、荞子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近几年因旅游业的发展,给大湾村农业种植业(中草药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资源型和一定竞争优势的种植业(中草药业)和养殖业(种草养蓄)。

二、致贫原因

(一)基础设施差

地处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市场,交通极为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目前,大湾村就有18.1公里的公路需要硬化。                       

(二)缺资金,缺项目
因缺资金,缺项目不能带动村的产业和经济发展,从而导贫困。
(三)缺技能

由于文化低,导致素质差。全村人口低于全县平均受教育水平。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四)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遇天灾,如:种植业遇暴雨水灾,旱灾导致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如:今年四五月份遇到羊传染性胸膜炎导致很多羊病死亡。有些一户就死了20-30只。就造成贫困或返贫。
(五)子女上学负担重

因家庭平均均有2个以上的孩子在上学,造成教育费支出大。而且这几年彝族对教育程度的重视,追求教学质量。基本上把子女送到永兴、渔门、甚至新县城等地读书。一定程度上造成费用加大。

(六)家庭成员重病和残疾

虽这几年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给群众看病带来了很大的优惠,但是只要家有重病之人或者残疾人,就产生了看病费用和劳动力。彝族有句谚语:死就比人少,病就赶不上人。

三、脱贫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养殖业,依托格萨拉景区生态旅游,继续完善公共服务,加快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020年,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种养殖业初具规模,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在2010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10674元与全乡同步实现小康。

1、基础设施建设

1.1道路建设

1.1.1 新建7公里社道(2014年实施2公里、2015年实施3公里、2016年实施2公里)

1.1.2硬化11公里社道(2015年实施3公里、2016年实施3公里、2017及2020年实施5公里)

1.1.3新改建机耕道13.5公里(2015年实施8公里、2017及2020年实施5.5公里)

1.2水利

1.2.1新建蓄水池5口(2015年实施)

1.2.2新建小水窖5口(2015年实施)

1.2.新建节水灌溉500亩(2017-2020年实施)

2、产业培育

2.1种植业

2.1.1新种植露地蔬菜200亩(2016年实施100亩、2017-2020年实施100亩)

2.1.2新种玛咖500亩(2014年实施300亩、2016年实施200亩)

2.2养殖业

2.2.1 养羊

2.2.2 新建100只以上养羊大户50户(2014年实施5户、2015年实施10户、2016年实施10户,2017年及2020年实施实施25户)

2.2.3培训

2.2.3.1劳务输出培训25人(2014年实施3人,2015年实施3人,2016年实施3人,2017-2020年实施16人)

2.2.3.2实用技术培训1400人次(2014年实施200人次,2015年实施200人次,2016年实施200人次,2017-2020年实施800人次)

2.2.5产业服务设施

2.2.5.1农产品产地集散点1个(2017-2020年实施)

通过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到2020年可大幅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翻一番达小康目标。以脱毒马铃薯、种草养畜、吗咖为例:种草养畜项目通过建设养羊小区,实现规模化养殖,每年出栏4000只,实现产值720万元;脱毒马铃薯每亩产量5000斤,市场价0.7元/斤,实现产值700万元;吗咖亩产4500元,500亩实现产值225万元。三项收入项收入年产值共计1645万元。

四、规划目标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到2020年与全县人民共同达到小康水平。

展开
  • 合计(2)
  • 就业创业(1)
  • 其他(个人服务)(1)
服务事项
事项名称
服务中心位置